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

大王椰子




 ‧中文名稱:大王椰子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‧科名:棕櫚科 (Palmae)大王椰子屬(Roystonea)
‧英文名稱Kuban Royal Palm,Royal Palm,Mountain Glory

‧學名:Roystonea regia (H.B. et K.) O. F.CookOreodoxia regia H. B. & K.‧別名:王棕、文筆樹、山大王、皇冠棕櫚

‧原產地:古巴,牙買加,巴拿馬。臺灣於 1898 年首先由福羽逸人引入, 1899~1902 年今井兼次又陸續從夏威夷引進。大王椰子是見證日本統治過台灣的生物遺跡。

‧分佈:台灣全島各地皆有種植。



‧用途:1.園藝觀賞用:樹形優美,廣泛作行道樹和庭園綠化樹種。2.果實含油,可作豬飼料。

‧莖 :莖單生,高 10~20 公尺,徑粗 50~80 公分,莖幹端直、呈灰白色,無分枝、光滑,為高大圓柱狀,中、下方樹幹較粗。幼時基部膨大,隨生長而漸向上變為粗肥,全形類似棒球之棍棒,小葉掉落時會在樹幹上留下一圈圈的環痕,節環顯明;莖底部常長出一些不定根。

‧葉 :葉端漸尖,二裂且下垂狀;葉基則鈍且漸狹;全緣,厚紙質,中肋呈明顯,正面綠色,富於光澤;背面亦為綠色,羽狀複葉,葉長約 3 公尺,葉鞘綠化環捲莖頂,小葉互生在羽葉上呈四列排列,為線形,並且有光澤、呈圓筒狀,長披針形、先端二裂、尖銳,長 70~100 公分,寬 3.5~4.5 公分;大葉則為叢生(簇生)。

‧花 :穗狀花序,雌雄同株,每年 10 至翌年 5 月會從葉鞘中抽出 30~60 公分的花穗,初時裹於一圓筒形之佛燄苞內,自葉鞘基部抽出,著多數白色小花,小花不明顯,花單性;雄花:長 0.6~0.7 公分;花萼 3 片,短形,覆瓦狀排列,花被片 6,外層及內層各 3,外層者短小,雄蕊 6~(9);雌花:花被片鑷合狀排列,不完全雄蕊 6,呈齒牙狀突起;雌花之外花被心形,大小約為內花被之 1/4,子房球形,3 室,柱頭 3。

‧果實:核果, 闊卵形,長 1.5 公分,1 側膨大,果為暗紅至黑紫色,外果皮為纖維,內含 1 個種子,種子卵形,含油分,結實量豐。

‧特性: 常綠喬木,單幹直立,幹高達 18 公尺,具環紋,中央部分稍肥大。葉羽狀全裂,弓形並常下垂,長約 4~5 公尺,葉軸每側的羽片多達 250 片,羽片呈 4 列排列,線狀披針形,漸尖,頂端淺 2 裂,長 90~100 公分,寬 3~5 公分,頂部羽片較短而狹,在中脈的每側具粗壯的葉脈。花序長達 1.5 公尺,多分枝,佛焰苞在開花前像 l 根壘球棒;花小,雌雄同株,肉穗花序,著生於下部葉鞘外側,分岐,稍直立,佛焰 2 片,花乳白。雄花長 0.7 公分,較雌花大,萼 3 枚,短形,覆瓦狀排列,花瓣 3 枚,雄蕊 6 枚;雌花比雄花稍慢開花,花瓣鑷合狀排列。不完全雄蕊 6 枚,呈齒牙狀突起,子房 3 室,柱頭 3 裂。果實近球形至倒卵形,長約 1.3 公分,直徑約 1 公分,暗紅色至淡紫色,外果皮為纖維,內含 1 個種子。種子歪卵形,一側壓扁,胚乳均勻,胚近基生。花期3~4月,果期10月。
‧更多資料 http://plant.tesri.gov.tw/plant100/WebPlantDetail.aspx?tno=629025020 大王椰子
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2999大王椰子 p1500 國立編譯館主編
路統信 椰子類全科彩色圖誌 大王椰子 p394 中國花卉雜誌 民68年6月初版
鐘如松等著 引種棕櫚圖譜 大王椰子 p230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年8月第1版
林有潤主編 觀賞棕櫚  大王椰子 p115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
http://subject.forest.gov.tw/species/twtrees/book5/index-1.htm  大王椰子
中國植物誌 第 13(1) 卷 129 頁 PDF 王棕

‧拍攝地點:和平鄉自由國小(971226)。國立中興大學(1020803)
~本文引自http://kplant.biodiv.tw/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